得了慢性前列腺炎子宫肌瘤很多病听着挺

来源:健康新闻、网络

[导读]

  有些朋友因为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医院,或是到网上到处乱搜帖子,医院的广告,导致精神、肉体和钱财方面蒙受损失。但在医生看来,很多病听着挺吓人,其实不用治,都是瞎花钱。这真得很令人遗憾。

 

 1、慢性前列腺炎——正确区分,不一定需要治疗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前列腺炎分法,一般是把该病分为四型,第一型是:急性前列腺炎,第二型是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第三型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第四型是无症状性前列腺炎。

第四种往往是患者在体检时发现的,特点是患者本身没有什么症状,但是前列腺液常规化验,可见每高倍视野下,白细胞数超过10个甚至是满视野,卵磷脂小体小于30个。

对于这四种前列腺炎,目前国际泌尿外科界一致的看法是:第一型前列腺炎必须治疗,第四型前列腺炎无需治疗,至于第二型和第三型前列腺炎,需不需要治疗,因人而异。因为:慢性前列腺炎是否治疗的依据并非是前列腺液的化验结果有多少白细胞、多少卵磷脂小体,而是看这种疾病产生的症状对你的生活造成的困扰程度。

有些未婚未育的年轻患者得了前列腺炎后老是担心将来会影响生育,其实这大可不必,精子的生成过程以及受孕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前列腺只是参与了其中的一两个环节,睾丸、附睾比它的作用大得多得多,ⅢB型前列腺炎对生育更是没什么影响,所以不要过于担心。有很多前列腺炎患者都生出了健康可爱的宝宝。

还有人担心前列腺炎对性功能的影响,其实当你抱有这种心态的时候,就已经在影响性功能了!阴茎的勃起是一个激素、神经、肌肉、血管共同参与的过程,精神因素影响也非常大,前列腺并不是性功能的主宰。

有些朋友得了前列腺炎后因为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就到网上到处乱搜帖子,医院的广告,导致精神、肉体和钱财方面蒙受损失,这真得很令人遗憾。一个小小的前列腺炎既不会影响你的生命,也不会恶化到哪种程度,为什么要把它看得那么重?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即可。

慢性前列腺炎,在很多时候,真的不需要治疗。

 

 2、乳腺增生——正常生理现象

  

  一个体检下来,10个女生8个有“乳腺增生”问题。这时很医院问医生“乳腺增生会不会癌变成乳腺癌?”“吃点什么药才能‘消灭’增生”。其实,大部分乳腺增生的患者根本不用治疗。

  在医学上,有些乳腺增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最典型的莫过于经期引起的乳腺增生,抑或时最近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心情比较郁闷,精神压力比较大,同样也会引起短期的乳腺增生。

  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贾国丛介绍,乳腺增生其实是一种良性病变,正常的生理现象,无特别的治疗方法,极少数会发展为乳腺癌,注意定期复查即可。另外,只要每天保持良好心态,少吃含激素较高的食品,坚持适量运动就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

  

3、宫颈囊肿——多数都相安无事

宫颈囊肿也叫“那氏”囊肿,是发生在宫颈表面的囊状物。宫颈的表面有许多腺体,它会分泌出一些黏液,对阴道有润滑作用,在腺体的开口阻塞,腺管如果再产生黏液便无法流出,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个个小的囊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宫颈囊肿。宫颈囊肿是否需要治疗,与囊肿的大小、数量均无关系。平时主要是做TCT和HPV检查。当这两项检查均为阴性时,患者也无腰腹坠痛、白带增多等症,可以选择不用治疗。如果患者在进行检查时发现宫颈囊肿,同时还有HPV感染或已经发生了宫颈上皮内瘤变,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总之,宫颈囊肿是一种宫颈的慢性炎症,患者完全没有必要过度紧张,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定期、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即可。

  

4、子宫肌瘤——多数都相安无事

  

  “子宫肌瘤”这个词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到癌症了!其实,此“瘤”非彼“瘤”,子宫肌瘤的瘤多数是良性的。子宫肌瘤也是妇科体检的“常客”,几乎三分之一的妈妈级人物都会遇到。有些小肌瘤不但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连妇科检查也难以觉察,偶尔做B超才发现。

  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洪莉介绍,如果肌瘤比较小,患者无明显症状,而且查过肌瘤无恶变征象,只要定期随诊观察即可。但是如果单个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cm,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最好及时手术切除。

  

  5、宫颈糜烂——只是名字吓人

宫颈示意图

  “糜烂”一词威力巨大,第一次听到“宫颈糜烂”这个词,脑中已经脑补出“宫颈开始慢慢溃烂、发臭,进而波及整个子宫”的可怕画面。其实,这只是医学名词史上一个大失误。

  在国际上,“宫颈糜烂”这个名称已经被取消,我国妇科教材也取消了这个称谓。它的真身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介绍,宫颈糜烂是女性一种正常生理改变现象,并不能称之为病,大部分宫颈糜烂的女性只是受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现上皮异位,待激素水平稳定后所谓“糜烂”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许多女性被街边小广告忽悠,通过所谓“物理治疗”处理宫颈糜烂、宫颈炎,弄得不好还会引起无谓的感染,钱包受伤的同时还伤身,简直是大整蛊!

 

  6、慢性浅表性胃炎——就是消化不良

  

  据调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达80%-90%。在医院,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会得到这么一个最轻级别的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医师很难见到“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的正常胃镜报告。所以,几乎大多数人都有慢性浅表性胃炎。

  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白杨介绍,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完全不需要治疗。如果饭后出现饱胀、消化不良时,吃点多酶片、多种益生菌即可缓解,并不需要担心。

  

  7、甲状腺结节——95%都是良性

  

  另一个体检“高频”疾病就是——甲状腺结节。很多人体检一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就非常紧张,认为要马上治疗,非常担心变成“甲状腺癌”!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主任委员滕卫平介绍,之所以很多人都有甲状腺结节的问题,主要是因为B超技术的进步,连3毫米的结节都可以看到。

  事实上,1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完全不必担心,也不需做进一步检查。绝大多数是良性的,更不会变成“甲状腺癌”。大多数甲状腺癌是“惰性肿瘤”,即“它很懒,不爱转移,也不爱进展。”如果结节大小在1-4厘米,一定要定期做检查。

  

  8、盆腔积液——3厘米以下不用治

  

“盆腔积液”听起来非常可怕,其实人体的盆腔、腹腔并不是干巴巴的一块“土地”,腹膜、大网膜、肠管等都会分泌一些液体,这些液体通常起到润滑和保护盆腹腔器官和组织的作用。而“盆腔积液”仅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疾病,更确切地说是影像学对盆腔内液体的一种描述。

  中国医院妇科主任张颐介绍,几乎每个女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一般女性都在3厘米以下。3厘米以下可以视为正常范围,如果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

  “那如果稍微多于3cm呢?”如果是排卵期、月经期或者月经刚结束的时候,积液可能会略有增多,但如果没有其他任何异常,即使稍微多于3cm也不必大惊小怪。

  

  9、骨刺——是人体的自我保护

  

  大多数人一听到有“骨刺”就立即想到拔刺,欲把刺弄掉而后快。甚至常常会和“骨裂”联系到一起,担心是不是“骨裂”导致的细小“骨刺”?大家完全被“骨刺”的名字欺骗了,骨刺其实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

  广州医院骨伤三科主任医师张文财介绍,骨刺即骨质增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也不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而且大多数骨刺并不用治疗,要治的话就只能治引起骨刺的原发病——骨性关节炎,比如进行减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以及药物止痛等。

 

  10、心脏早博——没症状不用治疗

  

  心脏在正常跳动时,如果提前出现一些跳动,就像是演奏舞曲节奏乱了点,这种情况被称为“心脏早搏”。

  很多人认为查出“心脏早搏”往往会和心脏病联系起来,认为要立即治疗。事实上,花了一大堆钱,治了一个本无需治疗的病。注意:心脏早搏本身不是病,多是心脏其他问题的伴随症状。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潘洪涛提醒,如果早搏是体检查出来的,患者没有任何感觉,也不影响日常生活,这种情况不用治。即使要治,最好的治疗不是用药,而是应积极化解、疏导患者的焦虑情绪。建议这些人平时少喝浓茶、咖啡等饮品;正常作息,少熬夜。而如果心脏早搏症状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抗心律失常药对症治疗即可。

  

  11、单纯性肝囊肿——小于5厘米不用治

  很多人体检查出了“肝囊肿”,就像得了肝癌一样,感觉人生无望,天妒英才,其实大可不必。肝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即“娘胎里带的”,并且生长非常非常缓慢,多数人更是无明显症状。如果不是体检时偶然发现,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发现。

  医院外科主任施福田介绍,肝囊肿临床最常见的是单纯性肝囊肿,主要是先天性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造成的,是肝脏良性的病变。

  由于囊肿生长缓慢,大多数人无任何明显症状。一般小于5厘米的肝囊肿,不需做任何治疗,但有必要定期(每隔6个月或12个月)到医院做B超复查。若大于5厘米以上,医院接受治疗。

  

  12、脂肪瘤——是体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脂肪瘤是体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以发生在有脂肪组织的任何结构中,但以体表及乳房最多见。脂肪瘤极少癌变,一般无需治疗。

多发生于较肥胖的女性患者,发病年龄以30~50岁多见。主要表现为单个,圆形或分叶状柔软的肿块,边界清晰,生长缓慢,极少发生恶变。

若瘤体较大,影响活动,或近期内突然增大或发生破溃,则应手术切除。

  

  13、湿疹——一瓶润肤霜就搞定

  

  得了“湿疹”又痒又疼,很多人愁得不得了。辗转治疗,散尽千金,也不见好。然而如果医生告诉你,对付大部分湿疹,润肤霜就行!你信吗?

  其实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想要保护好皮肤,就得保护好皮肤的两层结构,一层是皮肤角质层,一层是角质层外覆盖的一层脂膜。

  看似普通的润肤霜既能很好地保护皮肤屏,又能减缓刺激反应。涂润肤霜就是对脂膜的一种补充,从而增强皮肤的屏障作用,减少水分流失和外界对皮肤的刺激,从而减少湿疹的复发。

  首都儿医院主任医师刘晓雁介绍,抹润肤霜要遵循三原则——

  量足:在用量上,针对皮肤干燥,患有特异性皮炎的孩子,要使用超过平时润肤的用量,厚厚地抹上一层,因为量大才能起到作用,一般一周就要用完克。

  多次:除了量足,还得每天反复多次,不厌其烦地涂抹,加固保湿力度。一般而言,一天抹上4到6次才算正常。并不是洗完澡才抹,不洗澡也得抹!

  按摩:除了用对量,还得学会涂法,否则三下五除二一股脑推匀,反会伤害皮肤。正确的涂抹手法是,手掌、手指形成一个扇形面,轻轻地把药膏推开,轻轻地揉,按摩,让润肤霜吸收得更均匀,给孩子揉得更舒服。同时,揉搓还能起到一个止痒,按摩皮肤的作用。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点赞分享!









































治白癜风郑州哪家医院好
治疗皮肤病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cwbh.com/ways/59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