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ω^)=?董洪涛
图┏(^ω^)=?网络和实拍
编┏(^ω^)=?彭嘉琪
二、阳气与治病
中医治大病,重在扶正,次在祛邪,因为扶正才能救命,祛邪才能治病。正气就是生命,正气也是一团阳气。要保命,就要保住这一团阳气,因此不可滥用寒凉而浇灭阳气,亦不可滥施攻伐以釜底抽薪。只有养得阳气,才足以保命。若为了治病反而剥夺了尚可延续的生命,这不是可供依赖的医学,而是盗贼,是恶魔。
有人问,后头某处能摸到皮下有数个肿块,怎么回事?我说:周身凡一处阳气不到,即一处阴浊痰湿水饮等凝滞,或聚而成肿块,或为增生,或为结节,或成肥胖,或为囊肿等等。针刺能通阳,因此,凡阳气不到之处,都可针刺局部以引动阳气到达此处。况且,还可用灸法以扶阳。针灸合用,阳气宣畅,阴霾自散。
有人检查发现有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肝血管瘤、腰椎增生等病。所有的增生、囊肿、肌瘤、肿块等皆属阴浊凝滞,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阳气不能宣通。因此说,治病的关键是扶阳通阳,让阳气健旺,则浊毒痰饮水湿等阴性代谢产物自能排出体外,而不至于凝聚滞塞为患。阳气一通,则诸症皆可霍然而解。
◎阳化气,阴成形
不少女性有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若阳气不足,则气化不利,痰浊水饮等阴邪就会凝滞,滞塞不通,即变成囊肿、增生、肿块等阴性病理产物,且往往发生在机体阳气最虚的地方,若胞宫阳虚则成子宫肌瘤;卵巢阳虚则成囊肿等。其正确治法是扶阳以化气,通阳以排浊。
不少阴浊瘀血凝滞所形成的疾病(如各种肿瘤、囊肿、增生、脂肪瘤、血管瘤等等)都需要通阳排浊。如何通阳呢?或用麻黄、细辛、附子、干姜、吴茱萸之类温热性的中药,或用针灸,特别灸法,能养阳、壮阳、扶阳、通阳,最善化阴浊。再者,平时生活中需避风寒、慎起居、节饮食,可使阳气不损,有利于康复。
当前有血瘀的人很多,在皮则为血络,其色或青或紫或黑或红,在内则为肿块、增生、诸痛等。预防血瘀不仅仅是服些活血化瘀的汤药,更需重视养阳。使阳气充足并宣通,则气能化,血能散,经络通畅,自然不至于留瘀。通阳之法,或用温药,或用针灸,特别是逢盛夏用灸法,最能扶阳逐寒,行气通络,活血祛瘀。
◎阴盛阳虚,多三阴病证
阴盛阳虚的人容易生病,且多是三阴病证。一方面阳气内虚而升发无力;另一方面阴寒痰饮湿浊等既蒙蔽又伤损阳气,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体质持续下降。动能升阳,像这类的病人一定要坚持运动锻炼,并重视健康的生活饮食起居,使阳气振奋起来,慢慢地可以气化掉一部分阴浊。若能以艾灸扶阳,则效果更好。
头位于身体最高处,得阳气最足,亦最容易受到风寒邪气的侵袭。因此,平时养生当重视头部避风保暖,天冷或风大则需戴帽子。头发不仅能散去头部的郁热,亦是保护头部阳气的天然屏障。若已经外感风寒,则不建议马上理成短发,因为骤然理成短发则头部屏障减弱,风寒邪气更容易侵袭,反而会加重感冒。
◎经常感冒-灸法扶阳最好
有网友问:抵抗力差,经常感冒怎么调理?从中医来看,所谓的抵抗力即是阳气的卫外功能。阳气旺盛则卫外功能强,邪气被抵挡在体外,因此不容易感冒。若阳气卫外无力,外邪侵袭导致营卫失调,即易反复感冒。扶阳气用灸法最好。可经常灸大椎或身柱穴,能鼓舞督脉阳气,提高人体抵抗力。大人小儿都可用灸。
◎阳气的旺盛程度决定着体质的强弱
不少年轻人体质偏弱,我分析其原因,一则或学业较重,思虑过度;或工作压力大,焦虑紧张,导致脾气暗耗,后天之本失养;二则不肯早睡。阳气夜则归阴,与阴相交,为第二天阳气升发积蓄力量。若过度熬夜,阳气不能交阴,则虚耗于外,因此熬夜最是耗阳,阳耗则体质必差。
◎异常汗出,必是阳扰
周身各处若一处阳气所在,则一处能正常汗出;若一处阴阳失调而阳气自内扰动,则一处阴津外泄而汗出不止。有人只见头汗出,是阳气扰动于头;只见手心汗出,是阳气扰动于手心;只见胸部汗出,是阳气扰动于胸。总之,凡异常汗出,必是阳扰。先要判断阳气所在的病位及六经层次,心中有数,自能手下见功。
◎精神异常,扰动心神
临床曾见有病人妄见妄闻,如有神灵。从中医来看,这是肾水不固,其中内藏的相火升浮于上,扰动心神,因此表现为异常精神。其治需收敛浮火,使归于肾水之中。可用从阴引阳法,用七分阳药,三分阴药,并且趁夜晚服药。则阳根系于下而不能上脱,正如夏至于阳气最旺时一阴初生,天地之间翕然从其阴。
◎诸疼痛,需温畅阳气
对于关节急性疼痛,医生往往建议冷敷,说可阻滞血流,缓解局部肿胀疼痛。中医认为,凡诸疼痛,皆属气血不通。热则气血流通,寒则气血凝滞。因此,凡诸疼痛用汤药内服外敷或针灸,总需温以通畅阳气,行气活血,而不是相反。若滥用寒凉,虽有暂效,但寒气留滞,气血难行,渐成瘀血,反致痼疾,缠绵难愈。
◎皮肤疮疡,汤药与灸法合用
皮肤疮疡等多属皮下郁火,其治当清泻郁火,不妨汤药与灸法合用。艾灸能拔毒、散火,兼可回阳,使皮下郁火随艾火而散去,其功甚大。且艾灸温暖,绝无伤损中焦阳气之虞。皮肤疮疡诸病虽见热痒红肿,但切忌滥用寒凉,易致生化乏源,反会使病情缠绵难愈,甚至变证丛生。若能配合针刺以调气祛邪,更可收效。
我治疗青春痘、各种疮毒或外伤引起的伤口不愈合,多取身柱与大椎穴。身柱善治痈疽,疮疡,能促进创伤的皮肤愈合,与大椎配合,效果更增。寻究其理,身柱横平肺俞,肺主皮毛。且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元阳,主生发生长。大椎为手足三阳之会,阳气最旺。此二穴能通畅周身阳气,阳气宣通,诸疮自愈。
◎阳衰昏迷,可重剂扶阳
医院ICU会诊一老年患者,肺癌术后一个月,一直陷入昏迷,且身体越来越虚弱。为防止病人躁动,医生反复用镇静剂,见病人生机渐失,应家属要求试试中医。诊其脉沉弱无力,四肢苍白无华,所幸足太溪脉尚可。这是阳气衰微,神识无所归依了。即处以重剂扶阳抑阴汤药,并嘱停镇静剂,三剂而苏醒。
若室内有垃圾,我们往往先把垃圾收集起来包好,回头再扔出去。而在扔出去之前,绝不会把垃圾袋刺破,则垃圾容易泄漏出来。同样的道理亦适合于肿瘤的诊治。任何肿瘤都是机体的“垃圾”包,等阳气健旺时多可自动排出体外,而且不需要人为干扰。若用钳子把垃圾包捅个洞,去研究垃圾的性质,此法不属高明。
◎大病久病初愈,三穴针灸调理
大病久病初愈时,虽然病症消失,但脏腑尚且脆弱,气血有所不足,此时可用针灸调理。一般情况下可取大椎、陶道二穴,能扶督脉阳气,增强全身抵抗力;足三里能开胃进食,兼可补益中焦,增强气血生化之源。以上三穴可针可灸,都有效果。尚需注意调节饮食,避免风寒,起居有常,节制性欲,则正气渐可恢复。
◎针刺为什么能治病?
人身有脏腑、经络,经络中流通着经气,内连脏腑器官,外络肢节皮肤。经气即阳气。一针入体,即能引起阳气,或通达远端,或绕于局部。阳气为机体的生命活力,阳气所在,即生命所在。不管病症是寒是热,其邪是风是湿,阳气来复则阴霾自散。因此说,针刺不仅能愈小病,亦可治大病重症。
针灸时,病人与医生都要用心。医生的心、病人的心要合在一处,一起为康复而努力。医患的意念要相通,因为意念即是心神,也是一缕阳气。心神到则阳气到,阳气到则诸阴浊滞塞自然疏通。若患者针灸时玩手机、聊天、胡思乱想;医者心不在焉,则针虽到而意不到,意不到则气不行,邪气不退,治病效果必差。
◎肚脐隔附子灸法
肚脐隔附子灸法,能借附子与艾火之力以温通阳气,更兼细盐引入肾中,能固摄肾气。此法我常用于治疗各种阳虚诸损病证,如水肿、肿瘤晚期阳气虚惫、阳痿、早泄、精子活力或数量不足、阳虚不孕等等。凡久病入肾,或肾气已虚之证,都可用之。
病重者可重灸至数十百壮。阳虚者亦可于夏至前后施灸,能改善体质。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壮阳之功,能治疗阴寒冷痹诸证;艾灸亦能扶阳抑阴。凡三阴体质,即阳气素虚之人最适合于夏日扶阳。肚脐隔附子灸法甚好。
其法:生附子适量,研极细末,加白面少许调匀,用黄酒调成一元硬币大小的薄饼,中间扎数孔,晒干备用。可先用细盐填满肚脐,上盖附子饼,再用绿豆大艾柱施灸。
◎老人手掌发红,阳气外泄
或问:老人手掌长期发红是什么原因?左右脉也都浮而有力,需要治疗吗?人的一生可按五行分析,少儿时属木,阳气升发,脉弦浮;青壮年时属火,阳气外散,脉浮大;老年则属金,阳气内敛,脉沉缓。若老年人阳气不收敛而反外浮,则手掌易见发红,这是阳气外泄的征象。此时需用汤药或针灸以助敛藏相火方好。
◎意念所到,通阳祛病
若身体某处有所不适,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把意念放在痛处,或用手去按压局部。意念由心所主,心神是一团阳气,意念所到,阳气即到,因此意念有通阳之功。按压亦能刺激经络皮部,引动阳气以宣通于局部,按压亦能通阳。身体任何部位若有阳气不通,此处即会出现不适,按而压之,意念贯之,有助于通阳祛病。
◎一切肥胖皆是寒湿瘀浊堆积而成
李可老中医认为:一切肥胖皆是寒湿瘀浊堆积而成。在我看来,阳虚是肥胖的根本原因,胖子多属阳虚体质:阳虚不能化气,则阴浊内滞,聚而成形,即是肥胖。而肥胖又会影响阳气的宣畅,出现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中风、肿瘤等疾病。因此说,扶阳是治疗肥胖的根本原则,阳气一足,则阴浊自散。
◎大病康复,扶阳为主改善体质
大病康复,一方面需及时治病,这是治标;另一方面要改善体质,这是治本。治病不能只依赖手术或西药,亦可以用中医,或服汤药,或者针灸,都能取得良好效果;改善体质则需以养生为主,饮食、情绪、运动、起居等都要配合起来。归结到底,所谓的康复,就是把人体的阳气扶起来,把郁滞于体内的阴浊排出去。
(待续)
选择中医工作室致力于传播中医,我们发布的文章全部源自董洪涛博士的微博与博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