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动”,旨在倡导政府、社会、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广泛开展防癌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治意识和能力,有效遏制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切实降低癌症疾病负担。[1]
研究报告显示年全球有大约万癌症新发病例和万癌症死亡病例[2]。我国最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等。近年来,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等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发病率仍居高不下。[1]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我们可以通过三级预防来进行癌症的防控,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1]
今年4月至年底,我们将结合癌症诊疗规范,定期推送常见癌症诊疗方面的内容,提高普通人对癌症的认知,实践癌症防治共同行动的目标。
本期主题是肺癌,包括肺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高危人群、预防措施、诊断流程等。
肺癌的流行病学[3]
原发性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病理和治疗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提示:我国年新增肺癌病例约65万例,有52万例死于肺癌,两者均排名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年发布数据显示,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73.33万(男性50.93万,女性22.40万),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61.02万(男性43.24万,女性17.78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21.68%(男性23.89%,女性17.70%)。男性新发肺癌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高于女性。
地区分布上,我国城市肺癌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地区。东、中部城市和农村肺癌死亡率明显高于西部。
发病年龄>40岁人群死亡率快速升高。
肺癌的风险因素有哪些?[3]
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和既往)、氡气暴露史,职业暴露史(砷、铬、石棉、镍、镉、铍、硅、柴油废气、煤烟和煤烟灰),室内污染(甲醛、烹调油烟),恶性肿瘤病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病史,被动吸烟史。
肺癌的临床表现[3]
肺癌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但缺乏特异性,因此常导致肺癌诊断的延误。周围型肺癌通常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常是在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疾病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的。
肺癌的临床表现可以归纳为: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结构引起的症状,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癌的肺外表现(瘤旁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等。
1.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
这类症状和体征包括:①咳嗽,咳嗽是肺癌患者就诊时最常见的症状,5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有咳嗽症状。②咯血,肺癌患者大约有25%~40%会出现咯血症状,通常表现为痰中带血丝,大咯血少见。咯血是最具有提示性的肺癌症状。③呼吸困难、发热、喘鸣。
2.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结构引起的症状
原发肿瘤直接侵犯邻近结构可以出现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胸腔积液,声音嘶哑,膈神经麻痹,吞咽困难,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心包积液,Pancoast综合征等。
3.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最常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转移而出现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骨转移则通常出现较为剧烈而且不断进展的疼痛症状等
4.肺癌的肺外表现
肺癌患者还可以出现瘤旁综合征。肺癌相关的瘤旁综合征可见于大约10%~20%的肺癌患者,更常见于小细胞肺癌。临床上常见的是异位内分泌、骨关节代谢异常,部分可以有神经肌肉传导障碍等。
如何早期诊断肺癌?[3]
肺癌早期没有典型临床表现,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肺癌,提高治愈率。肿瘤标志物筛查和影像学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手段。医生结合病人临床症状或体征、肺癌高危因素、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报告等作出诊断。
1.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有效提高肿瘤早期诊断率,降低肿瘤死亡率,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
推荐常用的原发性肺癌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以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等。
NSE和ProGRP是辅助诊断SCLC的理想指标;CEA、SCC和CYFRA21-1水平的升高有助于NSCLC的诊断。SCC和CYFRA21-1一般认为其对肺鳞癌有较高的特异性。若将NSE、CYFRA21-1、ProGRP、CEA和SCC等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鉴别SCLC和NSCLC的准确率。
研究证实CEA,CYFRA21-1和NSE三项联合检测诊断肺癌(SCLC和NSCLC)的灵敏度为87.20%,特异性为86.30%,准确性达到86.79%[4],优于CYFRA21-1、NSE单独检测或CYFRA21-1和NSE两项联合检测的准确性。
CEA,CYFRA21-1和NSE三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总结如下[5-9]:
联合检测对肺癌检出率更高、也可用于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
治疗前后NSE、CYFRA21-1、CEA水平变化可分别用于判断小细胞肺癌、鳞癌和腺癌的治疗效果。
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接受EGFR-TKI治疗的预后。治疗前血清CEA浓度升高、CY正常者的缓解率更高,无进展生存期更长。
NSE可用于鉴别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者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者,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87%。治疗后血清NSE水平还可用于预测患者存活时间。
NSE可用于预测矽肺的严重程度、判断治疗效果。NSE水平与矽肺严重程度有关,且经有效治疗后,NSE也随之下降。
注意事项:溶血可造成NSE的检测结果假阳性,因此NSE检测忌用溶血样本。
2.影像学检查
肺癌的影像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线胸片、CT、MRI、超声、核素显像、PET-CT等方法。主要用于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期和再分期、评估手术可切除性、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等。影像学检查是无创检出和评价肿瘤的最佳方法。在肺癌的诊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合理、有效地选择一种或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1)胸部X线片检查:在我国,X线胸片正、医院发现肺部病变的基本影像检查方法,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有限,一旦X线胸片怀疑肺癌应及时行胸部CT扫描。
(2)胸部CT检查:胸部CT是目前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治疗后随诊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CT能够显示X线胸片上难以发现的影像信息,可以有效地检出早期肺癌,进一步验证病变所在的部位和累及范围。对于肺癌初诊患者胸部CT扫描范围应包括双侧肾上腺。对于难以定性诊断的胸部病变,可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来获取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
惠中诊断创立于年,专注于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惠中诊断总部位于中国上海,业务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及地区,产品线涵盖糖化、生化、发光、POCT等细分领域。公司于年推出IMS全自动化学发光系统,该系统具有如下三大特性:
1、智能:实时监测试剂和耗材量并显示仪器状态,自动识别试剂和样本条码,自动质控分析并传LIS;
2、准确: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加入了异嗜性抗体阻断剂,特殊设计的加样针清洗系统和样本针自动探测功能;
3、便捷:试剂包装规格多,采用集成试剂包,即开即用,冷藏试剂舱,无需卸载试剂,耗材少;
目前我司已经获得了35项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注册证书,包括12个肿瘤标志物项目,将来会有更多检测项目陆续推出。
参考文献[1]澎湃新闻.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关于开展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的通知[EB/OL].(-03-23)[-04-14].